手机查找网站的网址
手机查找网站的网址
你的位置:手机查找网站的网址 > 新闻动态 > 许世友生气将三位战友调走,毛主席批评:你打倒的三个都是好人!

许世友生气将三位战友调走,毛主席批评:你打倒的三个都是好人!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前言:

“你把三个好人打倒了!他们都是功绩卓著的人物,你要斟酌行事,别把他们的前途给毁了。”毛主席严肃的对许世友说道。

众所周知,许世友将军一直都是一个性格豁达,脾气有些暴躁的人,他从不兜圈子,只为他所相信的事情而战斗。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倔强和直接,有时也会冒犯别人。而这一次,许世友竟要因为一件小事,要将自己的三位老战友调走?

就连毛主席都忍不住批评他:“你打倒的都是好人啊!”那么这三个战友究竟是谁?许世友又是因为什么事情要这么做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。

暴躁司令许世友

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营里面,有不少的虎将,他们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,最后成为了中国的开国大将,而其中有一个将军,更是让所有人都畏惧三分,这个将军脾气火爆,而且战斗起来十分的英勇,屡战屡胜,因此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。这人平日里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,动不动就爆粗口,他就是开国上将许世友。

许世友在军队里面的威望可以说是如雷贯耳,倒不是说他有多大的权势,而是因为他的为人实在是太过豪爽了。在红军长征的时候,他七次加入敢死队,身受重伤,但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战场,在抗日战争的时候,他自告奋勇,在山东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。

在解放战争的期间,他率领华野九纵队,勇往直前,杀入敌军腹地,立下了赫赫战功,在79年的反越战役中,他虽然已经70多岁了,但依然挺身而出,给越南人一个深刻的教训,不过许世友直来直往,不拐弯抹角的性格,也让他得罪了不少人。

因求情而遭到反对

大家都知道许世友将军喜欢喝酒,而张国焘则经常把好酒送到他面前。许世友性情豪爽,重情义,对自己的救命恩人更是感恩戴德。当时张国焘还是一个有理智的人,他们之间的友谊是非常深厚的。

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张国焘的思想却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,他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,特别是对酒色财气的迷恋。虽然许世友再三告诫,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。

随后,遵义会议召开,批评了张国焘、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,张国焘也曾被党内的某些好战分子批评过。不过虽然张国焘有罪有罚,但是许世友身为好友,却不能完全否认他的功绩。

他为张国焘作了一些辩护,并强调他的功劳不应该被完全否认。许世友是个心胸宽广的人,他最讨厌的就是那些没完没了的批评,况且毛主席曾特别嘱咐过,不能有这样的风气。但是,因为张国焘犯下了很大的错误,有些同志对许世友很不满意。

所以他也受到了批评,有些人说他是个“卖国贼”。许世友脾气虽暴躁,但平时也只是说几句狠话,并不记仇。可是,当有人说他是叛徒的时候,他就受不了了,甚至因此而生过一场大病。从那之后,他就决心从批斗中解脱出来。

因意见分歧引发争议

许世友返回四川,回到了原来的军队里,继续他的革命事业。后来,他就躲到了大别山里,不再过问外界的一切。与此同时,他又在电话中给王必成,林维先,鲍先志等几个心腹打了好几个电话,让他们处理如今的局面。

为了许世友的安危,毛主席、周总理这才将许世友带到中南海,让他陪着战友们喝几杯,但他在南京军区的时候,那三个军官的行为,却激怒了许世友。许世友离开以后,反政府武装的力量日益强大,南京军区处于危险之中,王必成首先提出的就是“和平解决”。

可是,还有人提议,让士兵们都驻扎在兵营里,如果有什么“造反派”闯入,立即就地处死,这一提议倒是颇有许世友的风范,可是王必成坚决反对。

在王必成看来,在这个非常时刻,不能让军方介入,而要尽量保持军方的安定,不然,如果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,最后吃亏的一定是普通民众。

另外两名副官,林维先与鲍先志,与王必成有着相同的看法,他们都是以军方的立场来思考问题,他们的意见与许世友完全不同,不过这三名副官与许世友的革命情谊,却是整个南京军区里,与许世友关系最好的人。

许世友的三位老战友

王必成出生于湖北麻城,同许世友一道从大别山而来,红军四路大军也同从那里而来。两人都是威震四方的猛将和善战之辈。他们在解放战争中都是华东军队的一员王必成负责第六纵队,许世友负责第九纵队,建国后王必成被授予开国副将军衔。

而第六、第九两个纵队,是陈苏手中的两张王牌,是华东战场上两个台柱子。王必成对许世友十分尊敬。每次许世友到北京参加会议,王必成就前去探望,做报告,许世友对王必成的评价很高,因此任命王必成为军区党委的常务委员和副书记。

另一位将军,则是来自安徽金寨的林维先,他也是一名优秀的开国上将,出身大别山,是一名红军四军团的将军。他虽未参与长征,却在鄂豫皖两省站住脚跟,使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旗帜始终保持不落。

林维先在三年的游击战中,因其高超的游击策略而享有盛誉,还曾被毛主席称为“游击专家”。解放战争中,林维先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副总指挥。虽然级别不高,但在他的指挥下,也取得了丰硕的战果。

最后一位则是鲍先志,他也是湖北麻城大别山人,是红军第四集团军的一员大将。当时王必成、林伟贤为武将,鲍先志为政将。他曾经和王近山一起工作,当时他是一个团政委。

人们都说李云龙以王近山为蓝本,赵刚就是以鲍先志为原型的。解放战争中,包仙芝在刘邓的领导下,担任第十一军第一个政治委员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他也加入了南京军队,并担任了军队的副参谋长。

将三位老战友调走

虽然三人对许世友可谓是忠心耿耿,一切决定也都是为了国家,没有任何的私心,可是许世友一听,顿时就气不打一出来。

许世友看到自己的同僚竟然与“造反派”联手,更在“和谈”之中签订了“盟约”,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,口中更是破口大骂,暗骂这几个家伙居然和“造反派”勾结。

事后,三位副司令想要对许世友解释清楚,但是许世友勃然大怒,一句话也不说,直接将三位司令调离南京军区。不过我们不能把这件事仅仅看成是一次背叛,或者是一次失败。王必成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,作出了他所认为的“最有利于民众”的决定。

他之所以选择停战,就是不想引起更大的矛盾,造成更大的损失。在此过程中,无论是许世友,还是王必成,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,肩负着很大的责任。

他们都在为国为民,为国为民,只是方法不同而已。后来,毛主席在与他的谈话之中,明确地表示他错怪了三名无辜的人,而许世友却是一意孤行,并没有理会。

小结:

但幸运的是,1979年,在聂凤智的带领下,南京军区重新夺回了三名少将的荣光。1971年,王必成和许世友一样被授予昆明军区司令一职。

其他两位分别被授予济南和武汉副司令职位。而就在许世友去世的前一年几人就握手言和了